为何康熙临终拿下隆科多,却没动八爷党控制的丰台大营
发布日期:2024-07-11 16:21    点击次数:102

《雍正王朝》中的康熙,之所以被称为荧屏上最为经典的康熙形象,除了剧中的康熙将“千古一帝”的那份威严与权谋刻画的淋漓尽致外,更展现出了康熙作为一位父亲,在面对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兄弟阋墙时,心中的那份苦楚与无奈。

特别是在他的寿宴上,看到自己的儿子会将一只死掉的老鹰当做寿礼献上,这种全无人伦纲常的举动更是让康熙愤恨不已,同时他的身心也就此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身体状态每况愈下,自知命不久矣。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开始为了雍正的登基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雍正顺利登基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丰台大营,在此之前康熙竟然没有做任何的安排,依旧掌握在八爷党人手中,进而险些酿成“大祸”。

难道这真的是康熙年老愚钝而疏忽了么?答案并不是。康熙没有改变丰台大营的现状,却恰恰是为了让雍正能够顺利登基,而这又足可见康熙对于雍正的一番良苦用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康熙临终前,为雍正能够顺利登基以及登基后的政局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

“毙鹰事件”,让康熙在自己的寿宴上当场晕厥,之后身体状况也是每况愈下,于是康熙也就此开始,为雍正的登基做起了准备工作。

首先,最为关键的一件事情,就是拉拢隆科多。

在之前“百官举荐新太子”的剧情中,隆科多与自己的六叔佟国维上演了一出“苦肉计”,不仅完成了佟家内部的权力传承交接,更是配合着康熙狠狠的打击了八爷党的势力,其也被康熙提拔为了九门提督。

众所周知,九门提督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卫戍部队司令,负责京城的防务与治安,并且掌握着京城内人数最多的一支武装力量,这个职务一般都是由皇帝的绝对亲信担任,足可见其重要性。

康熙非常清楚隆科多在这个时候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意识到他也将成为皇子们极力拉拢的关键性人物,所以康熙决定先下手为强,先把隆科多稳定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康熙为隆科多准备了两份圣旨,一份是隆科多遵照康熙的旨意行事,便可以加官进爵、位列阁臣;另一份是隆科多胆敢同八爷党进行勾结,等待他的必然是万劫不复的结局。

康熙皇帝这一手恩威并施,可以说打了隆科多一个措手不及,必然选择也只能选择站在康熙一边,遵照康熙的遗旨行事。而康熙也是就此向隆科多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自己不会选择八爷党的一众皇子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包括在京城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隆科多要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与他们几人划清界限,以免惹祸上身。

与此同时,康熙还来了一招“更狠的”举动,那就是把隆科多十多年前当掉的宝刀,重现摆在了隆科多面前,让隆科多对此事不寒而栗。这不仅说明了隆科多的一切尽在康熙的掌握之中,还表达了康熙不计前嫌、继续信任以及器重的想法,就此让隆科多更加坚定的执行康熙的旨意,而不再有其他的想法。

可以说,将隆科多拉拢在自己身边,并且将其稳住,便让康熙皇帝悬着的心落下了一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就是在朝臣层面为雍正做着铺垫。这一点,被邬思道评价为是康熙的“帝王心术”。

康熙将两位上书房的大臣张廷玉和马齐予以了罢免,实则是将两人保护了起来。

一来,这二人对自己、对朝廷是忠心耿耿,只要是康熙选择安排的接班人,他们都会支持;二来,这二人在朝堂上有着很高的声望地位以及极强的影响力,新君登基后,有了他们的支持,必然可以使得朝局实现顺利过渡,不会引发朝堂上的激变。

而此时,却要先将他们排除在政治斗争之外,目的便是不让二人卷入其中,不会因为“站队”问题而产生一系列康熙不想看到的严重后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次,就是将雍正和八阿哥胤禩各打五十大板,以“混淆视听”。

康熙知道“毙鹰事件”是八阿哥等人所为么?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但是康熙却又不能明确的指出来,也不能对此展开彻查,如果真的这样,那就正中八阿哥等人的下怀,进而让其有理由也有机会制造新的乱局,届时局面将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所以这个时候康熙只能选择将此事压下去,并且选择将雍正和胤禩同时处分,同样罢免差事。

一方面,这是康熙所制造的“烟雾弹”,为的就是迷惑所有人,让所有人将目光定格在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身上,进而转移当前京城内部皇子之间的视线与矛盾焦点,为康熙继续做着雍正继位的准备工作而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罢免雍正是其次,此时罢免了胤禩也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胤禩本人以及八爷党整体的行动能力,进而让雍正在夺嫡的最后时刻,能够掌握一定的先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便是安排张五哥去亲自接雍正。

张五哥的命是十三阿哥胤祥救下来的,因此他对于雍正和胤祥有着不一样的关系与感情,对于此康熙非常的清楚,将其留在身边也就是为了这一刻的到来。

于是康熙让张五哥前往雍正府上,实际上就是在暗示自己要准备将皇位传给雍正,让雍正提前做好准备,同时,有张五哥的护送不仅可以让康熙和雍正两人都非常的放心,更是可以保证雍正的绝对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毫无疑问,康熙的这一整套举措下来,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都是在为雍正的顺利登基做着准备和铺垫,甚至还为雍正登基后的政局稳定与顺利过渡做了安排,足可见康熙皇帝的良苦用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有安排丰台大营,既是为了雍正的顺利登基,同时也是对他的最后一次考验。

丰台大营,在《雍正王朝》中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整部剧中一共有三段剧情与之相关。

第一次是太子胤礽被复立后,再一次与康熙交恶并且妄图谋反,十四阿哥胤禵带着丰台大营的兵马平定了托合齐、耿索图等人的兵变,粉碎了胤礽的谋逆阴谋。

第二次是康熙驾崩之时,十三阿哥胤祥带着康熙的金牌令箭,控制了丰台大营的兵权,进而带兵进宫,扶保雍正登基。

第三次是“八爷党逼宫”的时候,又是十三阿哥胤祥坐着担架,重新夺回了丰台大营的控制权,帮助雍正解决了眼前的政治危机。

而丰台大营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他距离北京城非常的近,是拱卫京畿地区最为重要的武装力量,同时丰台大营的军队装备先进,士兵战斗力强,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

所以,丰台大营就此成为了非常关键的存在,也是各方势力争夺的一个重要焦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康熙去世前,丰台大营掌握在八爷党手中,提督成文运更是铁杆的八爷党成员,这无疑是对康熙、对雍正、乃至对于整个北京城都是一种莫大的威胁。

然而,此时的康熙却不能动成文运,更不能改变其属于八爷党的既定事实。

一来,此时康熙除了要为雍正的顺利登基做着准备工作外,还要时刻隐藏雍正作为自己接班人的身份。

毫无疑问,如果康熙真的改换了丰台大营的控制权,无异于是在向人宣布自己将不会传位给八阿哥胤禩,而此时雍正的康熙继位人身份也将正式的浮出水面。

一旦康熙的真实想法暴露,那么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皇子间势同水火的关系,雍正遭遇不测,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这样一来的话,不仅是康熙数年来的努力就此付之东流,此前做的所有的准备工作也将变得毫无意义。更重要的是,整个国家如果真是给到了胤禩等人,那么未来的命运前途,康熙也是充满了无尽的担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来,康熙维持丰台大营的现状,也是为了避免新的政局动荡。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丰台大营,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一旦丰台大营不能为康熙所控制,往近了说将会将京城内外的安危牵扯其中,往远了说也会让十四阿哥胤禵统领的十万西北大军蠢蠢欲动。如果真是如此,届时国家的政局将会陷入一轮新的动荡之中,这已经是从皇子间的争权夺势上升到了兵戎相见,那么对于整个王朝的打击都会是相当的致命。这也是康熙所不希望看到,并且是要极力避免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康熙将这个“难题”留给了雍正,也是为了雍正着想。

作为一位帝王,面对如此的政治危局应该如何处理?这便是康熙留给雍正的最后一道考题。

康熙希望看到的是,雍正用自己的方式合理而又有效的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果这样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那么即便是他能够帮助雍正登上皇位,雍正也不一定能在这个位置上坐得稳、坐得住。真要是这样的话,那么雍正也就真的“不配”成为大清的皇帝。

所以想要坐上皇位,这个问题必须要由雍正自己来亲自面对。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与此同时,这也是康熙给雍正创造的一个机会。

康熙非常清楚丰台大营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雍正来说,他要时刻面对着的是自己兄弟们的反对与抵制,因此必须要掌握绝对的兵权。

因此康熙也需要雍正在这个时候,用自己的方式将丰台大营的兵权夺到自己手中,这样的时机不仅非常的合适,不会牵连过多,并且雍正对于丰台大营的控制也将更加彻底与稳定。

而通过此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对雍正的期望之深、爱护之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不仅仅是不改变丰台大营的现状,此时的康熙不将十三阿哥胤祥放出来,也是有着同样的考量。

十三阿哥胤祥与雍正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如果在这个时候将胤祥放出来帮助雍正夺位,也相当于是直接向世人宣布,他将要传位给雍正了。所以,正如前文中所说的,为了继续隐藏康熙自己想要传位给雍正的想法,也只能继续将十三阿哥胤祥关起来,不能将其放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此之外,这也是康熙在为雍正登基后做着铺垫,同时也是在为胤祥的未来做着安排。

按照康熙临终前的说法,他将胤祥圈禁在宗人府长达十年的时间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的。其一,他希望借此磨炼胤祥的心性,使其更加的成熟干练,进而成为雍正的帮手;其二,则是为了不让胤祥的一些过激举动成为雍正夺位之路上的阻碍,更是为了不让雍正受到胤祥的牵连,所以为了保护胤祥,更是为了保护雍正,只能将其圈禁起来。

在朝堂之上,雍正本来就以“孤臣”自居,没有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形单影只,除了康熙给他留下的张廷玉、马齐、隆科多之外,他自己本人能相信且能用的上的,也只有胤祥而已。特别是在这个时候,胤祥无疑是雍正唯一能够指望的上的支持力量。

果然,胤祥没有辜负雍正的期望,他拿着金牌令箭单骑出城前往丰台大营,杀死提督成文运,夺下丰台大营的控制权,进而带兵进宫,扶保雍正,堪称雍正得以顺利登基的“首功之臣”。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与胤祥之间,在本身就十分密切的关系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感情因素,进而使得两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的牢不可破。

对于胤祥来说,正是雍正将他从圈禁十年的状态中“解救”了出来,并且重新委以重任,可以说雍正对于胤祥这就是“再造之恩”,胤祥也必然是对雍正忠心耿耿,且会尽心尽力的辅佐雍正。

而对于雍正来说,胤祥是扶保其登上皇位的“首功之臣”,对于胤祥也必然是充满了“感恩”之情,再加上胤祥的心性已经得到了磨砺,那么其也会对胤祥不仅是无比的信任,还将给予其非常重要的职务和地位,胤祥的政治前途也会是一片光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这无疑是康熙非常想要看到的,也更加展现了康熙皇帝的良苦用心。并且,雍正与胤祥这份君臣加兄弟的情谊,也会让康熙在对“九子夺嫡”的失落与伤感中,感到的是一丝欣慰。